2021-09-02来源:海文考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存在,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一)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
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的规定上是相同的,因而可以相互比较。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
4.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它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生产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价值的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是按劳动时间来计量的。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四、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三)货币产生带来的影响
随着货币的产生,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就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一切商品只要转换成货币,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能得到解决,从而使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
五、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一)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热点链接】国家发改委召开9月份新闻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从近期监测情况看,猪肉价格趋于稳定。网络上有观点认为,“猪价上涨会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从而带动整体物价大幅上涨”。应当说,这个判断并不科学。应客观认识猪肉价格在整体物价中的地位和其可能产生的联动效应。从今后一段时间来看,我国物价不具备全面大幅上涨的基础。从供给来看,我国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总体是充裕的。从需求来看,居民消费稳定增长,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具备坚实基础。尽管非洲猪瘟疫情对当前生猪生产造成了一定冲击,但其他肉禽等替代品生产增长较快,肉蛋奶等供应比较充裕,居民基本饮食消费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六、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在社会分工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的是某一种商品的生产,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交换所生产的商品。这样,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的,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七、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其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其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2.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三)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能够获得剩余价值,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资本是增殖价值的价值,它反映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八、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实质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及意义
1.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作不变资本(c)。
2.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再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这一部分资本的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作可变资本(v)。
3.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一源泉。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表示:m'=m/v。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三)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3.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这个过程的客观后果则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
(四)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一源泉。
九、资本积累
(一)资本积累的本质
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二)资本有机构成
1.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技术构成。
2.资本的价值构成: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价值构成。
3.资本的有机构成: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
(三)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十、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一)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职能。*一,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二)产业资本运动的前提条件
*一,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即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第二,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即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
(三)资本周转及其速度
1.资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循环,就叫资本的周转。
2.有许多因素影响资本周转快慢,其中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二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获得更多剩余价值,就要缩短资本周转时间,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四)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所谓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2.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同时要求实际生产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替换,因此,客观上要求两大部类内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十一、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二)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1.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家并不是把剩余价值看作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
2.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获得利润,因此,不同部门之间如果利润率不同,资本家之间就会展开激烈的竞争,使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趋于平均化,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生产成本(即c+v)与平均利润之和。生产成本是由生产中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商品不再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交换,市场价格的变动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商品按照生产价格而不是价值进行出售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实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十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2.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引起的。但是这仅仅是危机的形式上的可能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二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使企业倒闭、生产下降,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这必然再一次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的特点,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出周期性特点,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这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其中危机阶段是周期的基本阶段。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不一定都经过这四个阶段,但危机阶段是必经阶段。
十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剥削阶级对人民群众进行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的性质,并没有消除人们的政治生活方面实际上的不自由、不平等、不民主、不公正。资本主义国家只是以一种新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取代了以往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而已。
(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局限性
*一,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第二,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其多党制则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第四,政党恶斗相互掣肘,决策效率低下,激化社会矛盾。
【热点链接】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可谓麻烦缠身,其一通与乌克兰总统的电话不仅给自己引来弹劾调查,而且将美国政坛搅动得“天翻地覆”。9月12日,美国众院司法委员会通过决议,要以“对美国民主制度构成威胁”为由对现任总统特朗普进行“弹劾”,被称为是民主党蓄谋已久的计划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引起舆论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特朗普和共和党的强烈反击。确实,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两年多来,在很多问题上,特别是围绕美国的对外关系,我行我素,将美国的许多盟友尽行得罪,威信扫地,国家的软实力明显下降,严重动摇了美国的立国根基。“狗咬狗,一嘴毛”,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国内外的所有问题上互不相让,斗得你死我活,但本质上并无差别。它们要搞的都是霸权,都是欺凌,都是唯我独尊。“弹劾”只不过是它们之间的一种斗争手段,让人们看看笑话而已。
(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因而是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上层建筑服务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一、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一)垄断利润
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具体来说,垄断利润的来源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第二,通过控制市场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从国外获取利润;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二)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其公式是: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价格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五种: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津贴和补助等;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调节;微观规制,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
(二)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在金融垄断资本的推动下,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和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实体经济的资本利润率下降,面对激烈竞争,实体经济部门不得不把利润的一部分投向金融领域,导致金融资本的急剧膨胀;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
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不仅给资本主义经济,也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
(三)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
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为主。它是由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出面缔结协定所组成的国际经济*团,如西方七国*团、欧盟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三个,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一,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第二,贸易全球化。第三,金融全球化。第四,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第二,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三,经济全球化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发展。第四,经济全球化促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第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第三,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
习近平指出:“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四、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在继续发挥市场机制主导性作用的同时,开始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胀”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西方国家普遍走上强化市场调节、弱化政府干预的道路。
2.经济危机呈现新的特点: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产业竞争力下降;经济高度金融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财政严重债务化,债务危机频繁爆发;两极分化和社会对立加剧;经济增长乏力,发展活力不足,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金融危机频发,全球经济屡受打击。
(二)政治制度的变化
一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二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以便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三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三)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
*一,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第二,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论断的科学性。
(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1.经济发展“失调”
2.政治体制“失灵”
3.社会融合机制“失效”
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根源,归根结底还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热点链接】当地时间9月19日晚,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高地(Columbia Heights)街区发生枪击案。当地警方予以证实,6人在枪击案中被击中,其中包括5名男子和1名女子:其中1人已被宣布死亡,其他5名受害者已被送往当地医院。为了谴责美国频发的枪支暴力犯罪,日前出版的一期美国《时代》周刊在封面上做了特别的设计。黑色的封底,密密麻麻布满地名,埃尔帕索、代顿、芝加哥等等,这些地方都是近期美国枪击事件的发生地。在最中间,红色的小字写着:一年来发生在美国的枪支暴力事件,它的上方用黑色粗体字写着“够了”。
根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的统计,截至目前,美国2019年共发生33761起枪击案,10711人死亡。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海文考研收集整理,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