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6来源:海文考研
2012年3月17日早晨七点,我从北大东门走进我到访过十几次的北京大学,这一次感觉不一样,以前都是走马观花的心态,这一次,我是为北京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而奋斗,我抬头挺胸,斗志昂扬,行走在清晨北大的校园里,嘴里哼唱着《我相信》。因为时间尚早,我来到未名湖畔,练习一些我早就准备好的面试资料和面试技巧。面对着未名湖的宁静和博雅塔的威严,我在心里祈祷:未名湖、博雅塔,请保佑我进北大。
八点左右我来到了历史系,外面已经聚集了很多考生,奇怪的是只有我一个男生穿了西装,(面试建议穿西装,以显示自己对于面试的重视和对老师的尊重)我走上前和昨天笔试时认识的几位朋友加对手寒暄着,面试老师陆续到来,过一会我们被集体请到休息室。在面试之前老师让我们填写好了自己的*一志愿、第二志愿、意向老师以及是否服从调剂。八点37分,面试正式开始了,气氛很紧张。面试是按照姓氏拼音顺序进行的,马上还轮不到我,于是我和两个同学一起走出休息室,出去缓解下紧张的心情。回来坐了一会,书记员就把我叫过去了。说是不紧张那是假话,一年多的辛苦就在这10几分钟见分晓,无论是谁都会紧张的。我走进面试的房间向老师问好。说:你能先把门给我关上吗?(当时太紧张了,千万不要出这种低级错误哦)。紧接着,Q说:你叫D是吧?我说:啊!不是啊!面试房间里一片混乱,书记员说可能叫错了,我说没关系,然后退出了房间。也许是自己的幸运吧,这样一来,我摸清了里面的情况,所谓知己知彼嘛!
出来之后我没有回休息室,而是站在走廊的镜子前不断给自己打气、练习鞠躬的姿势、调节着刚才的失误给我情绪上造成的波动,十几分钟后,书记员又来叫我了,这一次真的轮到我了。我跟着书记员走进面试区,轻轻地关上了门。
面试老师从左到右如下:W老师、H老师、Q老师、G老师、X老师。(貌似还有一位老师,好像没发问,也或者只有五位老师,记不清了。)
GST:老师好!(伴着一个接近90度的鞠躬,表现出自己的礼貌和谨慎。)
Q:请坐!(Q很温和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和我在《大国崛起》上见到的他差不多,一身的休闲装束,他打开装有我提交资料的档案袋,传递给各位老师)
GST:谢谢老师!(因为刚才已经摸清了里面的情况,所以我一点也不紧张。)
Q:你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吧。(Q和你说话时,眼睛一直看着你,一定要注重眼神的交流)
GST:(自我介绍要事先准备,反复练习。)老师好,我叫GST,来自古城南京,毕业于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主修的是经济学专业,今年也是我*一次跨专业报考咱们北京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本以为这里老师会打断我,问我为什么从经济学跨考历史学呢),不过幸运的是顺利地通过了初试,得以来此面见各位老师真的特别荣幸。(此处以及文中的许多地方都借鉴了学长、学姐的经验)因为从小生长在农村,读书的机会不是特别多,因此我深知读书机会的来之不易。为了能够来北大读本科,我曾经参加过两年的高考,不过很遗憾地跟老师说,都没有考上。今年我又有机会报考北大的研究生了,我知道作为一名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从经济学跨考到历史学,我就应该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我在读的本科学校建校较晚,还没有历史系,所以我就去南京大学长期地系统地旁听了他们历史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许多课程;也根据咱们北京大学历史系网站上提供的资料以及参考书目,自学了历史系本科生的相关课程;另外我还阅读了W老师的《意识形态与美国的外交政策》(眼睛转向W老师)、费正清先生的《美国与中国》等书目;(说书目的时候一定要谨慎,最好说几本自己最熟悉的书,以防止老师针对书目发问)此外我还观看过咱们Q担任顾问的《大国崛起》和《公司的力量》等纪录片,对于历史学的学习我想我是做过精心的准备的,相信这一次我能够实现自己的初衷:考取北京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进而成为一名出色的史学研究者。
对于史学领域我感兴趣的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一个是美国史,尤其是中美关系史。一个是日本史。为什么对美国史感兴趣呢?因为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而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钱颖一院长在《公司的力量》中有过这样的陈述(眼光转向Q):美国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中国是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现在的中国和20世纪初的美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认为美国历史上的一些发展经验可以供当今的中国来借鉴,这是我想学习美国史的重要原因。另外,我是学习经济学专业的,我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下当今的中美关系:中美两国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因此它们的互补性很强,并且中国长期处于顺差的地位。回顾历史,我们就可以知道,在中英鸦片战争之前的正当贸易中,中国也一直处于顺差的地位结果引发了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我想知道今天的中美关系将会走向何方?仅仅是人民币升值就可以解决的吗?这是我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英国上个世纪外相哈默·斯顿曾经说过: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永恒不变的是国家利益。这句话更加激发了我学习大国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的兴趣,也使得我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根据学姐的经验设计的,我知道到了这里老师该发问了,果不其然。)
Q: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你可以具体说一下吗?(这样的问题可以在平时准备,看书时多思考,准备2—3个就足够了)
GST:好的。比如说我在阅读W老师《意识形态与美国的外交政策》时就有这样的疑问(目光转向W):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当时美国在任的总统是塔夫脱总统,他拒绝承认中华民国,甚至支持袁世凯称帝;而稍后上台的威尔逊总统却不顾日本和俄国的反对,承认中华民国,W老师认为威尔逊总统信奉基督教,更加看重美国在道义上对中国的影响,我想知道,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因素?为什么同为美国总统,却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做法?
W老师:今天不是学术讨论,这个问题我现在不能回答你。我还是想顺着你刚才说的问一下,刚才你强调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永恒不变的是国家利益。你对句话是怎么看这句话的?
GST:我认为国家是由人来执政的,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最终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以美国为例,它在历史上对中国采取一些温和甚至从表面来看有益于中国的措施,比如说美国帮助我们建立清华大学、协和医院,但是最终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清华大学当初就是一所留美学校,美国可以把中国*优秀的人才吸收过去为己所用,另外……(被W打断了)
W:但是很多都回来了啊?
GST:对的。老师,这也是我要陈述的第二点,这些留学生即使回来,他们也会把美国的价值观,包括美国的思想文化带到中国,可能对中国也会起到一种渗透的作用吧
W:恩,你认为它的作用就在与渗透,那它渗透我们之后干什么呢?(W紧追不舍,这是北大老师的传统,一直问到你不会,然后他们会意地点点头)
GST:因为美国人认为自己的思想文化是*优秀的,他们想把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用这种方式来引导中国、控制中国吧。我是这样想的,老师。
W:因为它想控制中国对吧?
GST:我是这样认为的,老师。
W:国际关系史方面你读过什么书啊?
GST:读过陶文钊先生的《中美关系史》、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唐晋《大国崛起》和Q担任顾问的纪录片是大同小异的。
W: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读过吗?(这个出乎意料,我以为老师会针对我看过的发问,《大国的兴衰》我在图书馆借过两次,但是都没认真读,当时真想骂人了!)
GST:看过一部分。(我保护着自己,这样的书既不能说没看过,也不敢说精读了,确实没认真看啊)
W:他怎么解释大国的兴衰?每个国家兴起和衰亡?
GST:老师,不好意思,这本书我还是几年前看的,记的不太清楚了。(上文的保护措施生效)
W:那你认为呢,先不说保罗肯尼迪怎么认为,你说说你的看法?
GST:老师那我就说说我的看法了,我认为每个国家的崛起都有自己独到的东西,像西班牙、葡萄牙的崛起就得益于最先形成的民族国家,来组织统一的力量;荷兰的崛起得益于股份制,因为荷兰本身比较小,所以通过股份制来积聚自己的资本;英国的崛起主要得益于它的工业化和最先走入现代社会;美国崛起的因素当然就更多了,包括它历史上经历的几次重要的战争、独特的地理位置、还有它对于多样文化的兼容性,我认为这些国家的兴衰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在于指导中国寻找到自己独到的崛起之路,下一个崛起的国家是中国。(在我陈述的过程中W老师不断肯定我,对我点头表示认可,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这种问题又没有标准答案,既然给了我机会那我可就要滔滔不绝了,不过有点班门弄斧的感觉)
H老师:你读过W老师的书,你认为他这本书核心的观点是什么?(这个在我意料之中)
GST:W老师的著作我也是在几年前读过,因为大三、大四都在准备考研,读过的新书并不多(老师都明白,他们不会太计较),对于W这本书我是这样看的:他很独到地从文化角度入手来研究,因为我看过很多研究中美关系的书籍,大多数都集中探讨美国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但是W老师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两个角度出发,并且以20世纪美国对华关系为案例进行研究,揭示意识形态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H:那你在前面所说,国际关系是国家利益之争,而W老师的书强调意识形态,你认为这两者能一致吗?
GST:我认为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应该有一个先后的顺序,如果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两者相冲突,应该首先考虑国家利益,像历史上一些事件也说明这一点。(本想举例说明的。可是被打断了)
H:那你的意思就是说W这本书写得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W无奈地笑了,我得为W辩护了)
GST:不是的,老师,不是这样的。我感觉W是从文化视角来切入,重点强调意识形态,至于国际利益,W在书中也是有相关阐述的。(H和W都笑了)
Q:那我问你一下啊。你的本科是学习经济学的,考大学的时候你是自己选择的经济学对吧?
GST:对!
Q:那你现在你又像跨专业研究外国历史,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想法?你觉得自己学习了经济学专业之后,对你以后学习外国历史会有什么样的帮助?我想了解这一点。
GST:Q,是这样,当初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感觉经济学是一个相对热门的专业,如果学习经济学,将来毕业之后可能也会找一个好点的工作,谋一个好点的职业。(W老师又会意地点点头,太感谢了)我家在农村,(这些老师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或者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对农村还是有点感情的)父母也是这样想的,和我的意见一致。对于历史学我当时是存在着一定的误解的,我感觉历史学可能是只能作为一种业余兴趣,而不能作为一门专业的学问来学习;但是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我发现自己的兴趣根本不在经济学上,在听了南大老师们的课程之后包括观看了您的两个纪录片之后,我发现了历史学的博大精深;(适当地尊重事实的恭维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我最喜欢的就是历史学,我也相信兴趣是*好的老师,如果我可以专心学习历史学,也会有所成就的。
至于学习了经济学对历史学的帮助,我想也是非常大的。经济学和历史学有着天然的联系,那就是经济史这门课,还有经济思想史,这两门课我都是学过的。尤其经济思想史这门课就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毕业的章莉老师为我们开设的,她也是我的导师,也是在她的影响和指导之下,我报考了北京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另外一点,经济学上的很多理论都可以应用到历史学的研究。我给老师举个例子。比如说经济学上的“囚徒困境”,包括博弈论都可以用来研究大国之间的博弈关系。这个“囚徒困境”理论应用在二战之前英法美苏的外交关系以及绥靖政策的研究上就相当贴切。因此我认为经济学的学习,对历史学的学习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Q:刚才你提到了经济史这一块,但是呢,我听你说你主要的兴趣还是在大国关系、中美关系这一块,那你对于经济史方面有什么见解和思考呢,还是仅仅是因为你过去学过经济对于以后学习历史有一定的联系,所以你就说了经济史的问题?
GST:重要的一点是,经济学的许多理论可以用在历史学的研究之上,此外我也学习过博弈论这门课,对于研究大国关系很重要。还有,我对大国关系这一方面确实情有独钟。
G:你在南大上过课,你知道他们有个杂志叫《英国史研究吗》?
GST:《英国史研究吗》?我没看过。
G:没看过就算了。(真郁闷,不过没看过就是没看过,要诚实,人品比学术能力更重要)
X老师:你知道有个经济史学派吗?
GST:经济史学派?知道的。
X:知道啊,哪个?
GST:是年鉴学派吗?
X:不是,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历史的。
GST:恩?恩?(纠结地思考,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脑子里全是经济学流派,跨考的学生,伤不起啊)
X:不要紧张,没关系的。
GST:老师,我一时想不起来了,如果你说出来我可能是有思路的。
X:美国的。刚才Q问到经济史,我就随便问一下,不会也没事的,没事没事。(X还真不错,怕我着急不断地安慰着)
GST:谢谢老师。
G:你把这段英语给我读一下。
GST:……(好像是关于枪支犯罪的一段很短的文章150字左右,一会就读完了。)
Q:好的。可以了。
GST: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众位老师:再见!
作为一名历史学考研人,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战斗在或者即将战斗在考研战线上的历史学考研学子,希望有所帮助。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海文考研收集整理,侵权必删!)